新房

筛选
当前位置:海南房地产网  > 楼市聚焦 > 市场研究
分享到
微信扫码分享
房掌柜小程序端

房掌柜小程序端

点赞(0)
收藏

2016上市公司卖房成“疯”:转让价合计超20亿元

来源:  中国企业家杂志  海南房掌柜  2017-01-03 11:56:28
[摘要]据不完全统计,2016年共有百余家上市公司加入到“卖房”大军中来,房产转让价合计超过20亿元。值得注意的是,“组团卖房”的上市公司多数其主营业务不是房地产。 与A股的沉闷走势不同,2016年的房地产市场可谓是 ...

据不完全统计,2016年共有百余家上市公司加入到“卖房”大军中来,房产转让价合计超过20亿元。值得注意的是,“组团卖房”的上市公司多数其主营业务不是房地产。

  与A股的沉闷走势不同,2016年的房地产市场可谓是一片火热。在此背景下,上市公司扎堆卖房现象涌现,有投资者提出质疑:这些公司到底“逢高减持”,还是另有图谋?

  东睦股份一口气甩45套

  从确认房屋买卖的收入来看,云赛智联最多,含税高达约5.04亿元,若扣除账面成本、因交易发生的期间费用和相关税金后,确认收益约1.86亿。

  从出售房产的数量来看,东睦股份以45套房屋夺魁,包括22套住宅房产和23套商业办公房产,以及住宅所带的11个车位。该三处房产虽未经评估,但截至2016年10月31日,其账面净值合计2054万元。

  至于扎堆卖房的原因,多数上市公司在公告中表示“为盘活资产,提高资产运营效率”,但据中国网财经记者了解,其实这些公司大部分存在期望卖房来保壳或扮靓年终业绩的需求。有投资者感叹,2016年部分上市公司财技可谓“玩出了新高度、变出了新花样”。

  知名财经评论员皮海洲认为,上市公司扎堆卖房,不仅传达出上市公司主业经营困难,以致主业不够,副业来凑的信号,同时也表明一些上市公司的命运越来越被房地产绑架了。

  在国内上市公司中,辛辛苦苦干一年,最终买不起一套房的公司比比皆是。2015年年报数据显示,A股市场除332家公司处于亏损状态外,还有仰帆控股、通葡股份、河北宣工等多家全年盈利金额不足100万的企业。

  部分公司“保壳”动机明显

  在2016年踊跃卖房的这100多家上市公司中,有近20家前三季度业绩亏损,其中部分已经处于退市边缘,比如“靠卖学区房实现保壳”而一鸣惊人的*ST宁通B。

  资料显示,*ST宁通B半年报显示,公司报告期内亏损2110.91万元,据了解,*ST宁通B已经连续两年亏损, 2014年和2015年的亏损额分别为852.45万元和478.76万元。

  也就是说,如果*ST宁通B下半年不能有效扭亏,公司将面临着退市的压力。

  今年9月份,身处困境的*ST宁通B发布公告,表示以公开挂牌方式转让北京两套房产,增值额2142.88万元,基本上可以把2016上半年的亏损抹平,这无疑为公司保壳创造有利条件。

  意图通过卖房实现保壳的还有*ST新梅。根据*ST新梅9月14日公告,其控股子公司拟将所持有的新梅大厦部分办公用房,将以单价不低于1.60万元,总价不低于1.50亿的价格出售给鑫兆房产,初步估算交易完成后,将大幅增加上市公司利润5500万至7500万元。

  对于上市公司卖房保壳行为,从出现以来市场就存在争议。有投资者认为这种现象不正常,更不值得提倡。因为一旦形成这种不良风气,未来可能会有更多上市公司加入到卖房队伍中来,导致实体企业轻视主业甚至荒废主业的状况发生。

  著名财经专栏作家皮海洲却认为这是上市公司的明智选择,“制度也没有禁止卖房保壳,那么卖房保壳就没有什么不可以。毕竟对于上市公司来说,保住上市资格才是最重要的,上市资格都保不住,谈发展也就只能是空谈。” 皮海洲表示。

  高房价对实体经济有何影响?

  去年,金融学家宏皓曾撰文《高房价毁了下一代和中国实体经济》,文中提到:

  “中国房产泡沫已成世界之最,大量房产10年难消化,城镇化进一步降低城市住房需求;人口出生率下降住房需求减少;90后独生子女各家至少3套以上住房,未来至少各家要卖出两套住房,十年后想卖房子的人根本找不到人买,房子十年后将成为所有人的负担。”

  “让国人引以为豪的‘Made in china’曾带领中国走在世界前沿,中国制造一度曾是中国经济发展引擎巨擘。而如今,一方面,一些东南亚国家正在中低端制造业上发力,抢夺中国成本优势地位;另一方面,原本在华生产的外资高端制造业回流发达国家,投资优势正在消失,“前后夹击”成为了当前中国制造的无奈现状。”

  那么高房价究竟是毁了实体经济,还是救了实体经济?目前我们不得而知,但曾经历过房产泡沫的日本是前车之鉴,地产泡沫曾让日本在经济泥潭中徘徊了20年。

  企业家炮轰高房价

  一线城市房价高居不下,有些二线城市房价飞速上涨,高房价不仅成为普通老百姓不可承受之痛,其实也是不少企业家的心头病。

  2016年上半年,任正非在接受媒体采访时,曾对深圳的楼市提出了自己的看法。任正非表示,“深圳房地产太多了,没有大块的工业用地了,现在土地越来越少,越来越贵,产业成长的可能空间就会越来越小。既然要发展大工业、引导大工业,就要算一算大工业需要的要素是什么,这个要素在全世界是怎么平均的,算一算每平方公里承载了多少产值,这些产值需要多少人,这些人要有住房,要有生活设施。生活设施太贵了,企业就承载不起;生产成本太高了,工业就发展不起来。"

  早在2014年,王石就对中国楼市泡沫表示担忧。他曾提醒道,“一线、接着二线城市房价上涨的态势同80年代末的日本泡沫经济的高地价、房价何其相似!但日本的泡沫破裂了。警惕前车之鉴!”王石预测内地楼市在未来两至四年内会持续调整。事实上,不少企业家都曾经支招过楼市调整,例如考虑让年轻买的起房,开征房产税等。

  80后、90后已成为房产市场上的新兴力量,但大部分80后、90后的收入远远跑不过房价。年轻人该不该买房?对于这个问题,宗庆后和柳传志就有不同的看法。

  2016年两会期间,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曾经表示,“房地产刚开始卖贵一点,卖给有钱人,回收了资金,这是合理的。但是现在到了以刚性需求为主的阶段,房价还这么高,就需要注意了。现在的房价要考虑80后、90后这批人。因为这批人担负着民族复兴重任,不该让他们为房子发愁,这样才能让他们安心工作,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发展。"

  柳传志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,年轻人别着急买房。柳传志说,"现在有的年轻人看到房价涨得很高,就急着要买房子。然后就变成了‘房奴’,变成了‘蜗居’,生活很不愉快。其实他(她)真的可以改变方式,租房住就不用跟银行贷款,贷款的那个钱跟租房一样。如果现在买房压力太大,不如调整好心态,先安心工作,等自己的薪酬高了以后再去追求属于自己的房产。"

  “卖房热”背后:房价或已经见顶

  有业内分析指出,随着房价的进一步走高,市场风险正在积聚,上市公司“卖房热”的背后,或许意味着房价已经见顶。

  知名评论员皮海洲认为,在房价看涨的情况下,这种对房地产的投资让上市公司成为受益者,但随着房地产泡沫的增加,这无疑又给上市公司甚至给整个股市带来了巨大的投资风险,一旦房地产泡沫破灭,股市又将跟着一起挨炸,最终埋单的还是投资者。

  皮海洲还进一步指出,随着房地产调控的进一步升级,房价未来下跌或是大概率事件。

  据中国网财经记者统计,除上述已经发布“卖房”公告的百余家公司外,三季报显示,A股还有1200多家上市公司手中握有“投资性房地产”,其中中国平安最高,达360亿元,中国银行和海南航空也分别达到了228亿元和95.78亿元。

分享到:
责任编辑:吴芬

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,违规转载法律必究。
楼市爆料寻求报道,请点击这里
文章内容仅供参考,不构成投资建议,也不代表房掌柜赞同其观点。

新闻排行

新闻推荐

  1. 1房地产收并购明显增多 百亿房企数量同比少了近一半
  2. 2多家房企半月内发短债拟募资44亿元 资金压力依然严峻
  3. 3特殊机会投资风口已来? 远洋资本再设6亿美元私募基金
  4. 4金地2021年利润总额下降21% 归母净利润94.6亿元
  5. 5加速风险出清 多家银行抛出房地产并购融资计划
  6. 6大悦城获100亿并购贷额度 并购资金“拿来易、用出难”?
  7. 7绿地控股选举张玉良为第十届董事长
  8. 8标普称116家房企今年国内债券到期金额约2300亿元
  9. 91月65城新房线上均价微跌 二手房挂牌均价微涨
  10. 10终究成了“小碧桂园”? 中梁把上市途中的物业公司卖了

楼盘推荐

视频推荐